English

“九五”电力工业大发展

2000-11-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九五”电力工业的变化,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连续两年夏天,我国北方气温均创历史记录,但只要你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清凉之夏。当家中一台甚至几台空调开起来,电表迅速地转起来时,消费者可以自豪地说,我用得起电!电力工业者也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供得上电!

在即将过去的“九五”,我国电力获得了巨大发展,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电力瓶颈问题基本解决,严重缺电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缓解。据悉,截至199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2.988亿千瓦和12331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二位,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行列。

预计到2000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将达到3.14亿千瓦,超额完成“九五”计划;发电量比1999年增长4%左右,约达到13000亿千瓦时。“九五”结转“十五”在建规模5753.7万千瓦。随着三峡枢纽及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以及东北、华北联网工程的实施,我国电网已进入跨大区、跨独立省(区)联网以充分发挥送电效益和联网效益的新阶段。

“九五”期间,比较完备的电力工业体系初步建立,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在电网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显著提高。除去我国台湾和港澳等地区,目前我国已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川渝和南方互联等7个跨省区电网以及5个独立的省级电网。除西北地区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330千伏外,其他跨省电网和山东电网均已建成500千伏主网架。华东电网装机容量已超过5000万千瓦。全国最大的山东邹县火电厂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最大的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330万千瓦,最大的大亚湾核电站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这一切表明中国的电力工业已经从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发展时期开始逐步进入跨区联网和推进全国联网的新阶段,已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发展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已初步掌握了60万千瓦火电机组和500千伏交直流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技术;基本具备修筑240米高双曲拱坝和修筑180米级各类大坝和施工型抽水蓄能电站的能力;各大电网的计算机监控调度系统进入实用化阶段,使电网运行初步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管理。全国供电煤耗从1949年的1130克/千瓦时下降到1978年的471克/千瓦时和1999年的400克/千瓦时;全国线损率从1949年的22.35%下降到1978年的9.64%和1999年的7.97%。“九五”期间,多家办电厂、国家管电网的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为电力工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电力工业逐步走出长期以来中央政府独家办电的格局,加重了地方政府和用电企业办电的责任;利用外资渠道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方式逐步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多种形式利用外资的格局。截至1999年底,全国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393亿元,其中发电工程3391亿元,送变电工程2002亿元。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自1998年开始)累计完成投资891亿元,其中城市电网部分387亿元,农村电网部分504亿元。

在过去的五年中,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政企分开迈出实质步伐,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1996年底,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与电力工业部并轨运行,到1998年3月九届人大会议通过决议撤销电力部,在中央政府层次完成了政企分开的改革。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根本性转折,随着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化,省级电力工业局也将逐步撤销,政企分开将于“九五”期间基本实现。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已在上海、浙江、山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六省市进行,并取得初步进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